兩億畝鹽堿地每年多收600億斤糧食
海水稻是要用海水澆灌的的稻子嗎?我國為什么要培育海水稻品種?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育種工程師鄒丹丹說,“海水稻它并不是就是用海水灌溉的水稻,海水稻應該說是我們通過用淡水將海水進行稀釋,來模擬鹽堿地上鹽的含量環境,然后篩選耐鹽堿的水稻,通過篩選的品種,在鹽堿地上進行種植和推廣。”
專家介紹說,海水的鹽分高達千分之三十到三十五,這個濃度基本意味著植物的禁區。而目前海水稻的種植環境是把海水的鹽分稀釋到千分之三到千分之六。“常規的內陸的一些鹽堿地,它大體的鹽含量大約是在6‰這么一個水平,那么我們就是以6‰的水平為基準線,后續我們目標是要達到6‰,甚至會超過6‰鹽堿力,如果有更高的耐鹽堿能力,一些高度的鹽堿地上,我們也可以繼續推廣這種水稻。”鄒丹丹說。
據了解,我國鹽堿地總面積約15億畝,其中有2億畝具備種植水稻潛力,如果都能種上海水稻,按照目前的產量300斤計算,每年能多收入600億斤糧食。這對于我國糧食安全意義重大。此外,由于水稻在生產過程中離不開水,水稻種植也會對鹽堿化土壤進行改良。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副主任張國棟表示;“我們希望就是利用耐鹽堿水稻,以及稻作土壤改良技術,共同把我們國內15億畝鹽堿地當中的一億畝把它改造成良田。”